本文最后修改于 176 天前,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我看了许多评论,我感觉我就是他们口中的“理中客”“龟男”,他们“塔拳一体”,她们“所有男的都无法共情女性”极左极右的,我觉得可怜又好笑
只有(准)母亲值得被厚待,这本身就是一种"父权"思维,女性只有生育价值才能被看得见
然而所有人都应该被看见、尊重
我们需要更多的帮手、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成熟女性就是这一助力,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助力,同样这也是我们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所要求的,同样都是女性十月怀胎艰苦所生,凭什么有贵贱之分重男轻女,或许会有说“虽然说,但是对母亲还是较为孝敬的”,这不是对女性的尊重,这只不过是迫于礼制辈分的尊重,与性别无关
不是李小程,公众号:星橙有怡身为男生我帮女生说话,真的只是为了博取女生好感吗
当然,身为社会学初学者表述不当,但是基本逻辑完整,说法大致站得住脚(华政成鸿宇同学也解释并且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允予团结—批评—团结 ,而不是简单的通过举报信激化两性矛盾而忘却阶级,然而对极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逻辑并不重要
中庸,这个词似乎是先天性的存在于我的性格和生活之中,如果有人非要给我“女权主义”思想作一个定义,我觉得是中间偏左的
像我们这样缝合双方、实事求是的中间者自然受到双方的厌恶,“男权主义者”对我们开除男籍,“女权主义者”也只觉得only girl can help girl性别男就是你的原罪
“我们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说服极端女权、极端男权,他们或许自知又或许就是不自知的成为这样的人,而是为了保护那些看我们和他们对线对舆论场不熟悉的旁观者,而中间派也会随着这一过程开始真正思考"
同一件事情,视角不一样,经历不一样,造就的感受自然不同,一切是主观意识的投影,是因也是果
生育能力既限制了女性,同时又是女性区别于“男性”最大的区别
费尔斯通在《性的辩证法》中提到:生育机制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如果用技术改造生育机制,使生育得以在女体外进行,女性就可以从这一生理角色当中解放出来”然而这是否一种认为女性作为他者而“羡慕”于不怀孕作为主导者的“男性”角色?
弗里丹指出:女性主义者花了半个世纪为权利而战,在下半个世纪却又对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这些权利产生怀疑
(序)
可悲的是,近年来我国妇女劳动参与率竟然是在降低的!相比1978年,我国妇女劳动参与率由80%下降到70%...这充分证明,我国的女权主义已经走上了邪路
驳: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由22.66岁上升到27.95岁
有关于社会劳动参与率特别是女性下降的缘故(男性同样在下滑,比例接近),这里不详细展开说明,简单的说一下结论
统计劳动参与率的口径通常是15岁以上男性或女性参与劳动的人数占15岁以上的男性或女性总人数的比例,而想要比例下降无非就是分母变大、分子变小或两者兼有,即老龄化社会+晚婚晚育影响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 37(9): 1-12.
根据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数据,有酬劳动领域男性平均为6小时44分钟,女性为5小时55分钟,而无酬劳动领域男性平均为6小时44分钟,女性为5小时55分钟,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因为婚育、照顾老人退出劳动力市场
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单从妇女劳动参与率下降无法准确得出女性都是食禄而不为的“特权”地位进而无法证明“女权主义”已然走上了绝路
反而,我们可以看出,至今为止,仍抱有相当数量的女性被困在无酬劳动围城、婚育家庭之中
我们更深层次地想一想,女性由于力量的劣势,导致她们工作能力的受限,即使是脑力劳动,也没有证据表明女性要比男性做的更好,我国的大多数工种,都是男性居多,即使是女性占据多数的教师等行业,做的最好的,仍然是男性,从特级教师的男女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
女性由于力量的劣势.....也没有证据表明女性要比男性做的更好,同样这句话也可以说明没有证据表明男性要比女性做的更好,然而
即使是女性占据多数的教师等行业,做的最好的,仍然是男性,从特级教师的男女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
这是否说明,就算在女性占据多数的教师等行业,男性也因为“父权”社会男男相护而导致女性无法得到应有的荣誉,女性仍处于极大的不公?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明男性在教师等行业做的不好,在每个行业都有做的好的男性和女性,而是指出这种因果关系是很勉强的)
当然,我也赞同没有任何一种平等和尊重是凭借卖惨哭号得来的,但是行业评委上站的是不是公正之人也很重要
该页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