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后修改于 1702 天前,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这篇文章是旧文重发,躺在以前的笔记本吃了好久的灰,现在回头看看感觉当时的思想比较稚嫩,也有一些小收获
记2018年YouCore阅读工作坊-1028深圳福田11期——针对“应用类”书籍为主的多重阅读方法
其实我在这场沙龙里面最大的收获是:
优质的书籍是获取智慧最廉价最快速的方法,有些沙龙是没有意义的,而有些人的思想给你带来的影响是荣世难忘的,多与时间、身体与故人交流
原则1:
不要担心错过或者漏掉某些内容,那怕这些内容可能是你迫切需要的
要相信,该来到你身边的总会来到,这个世界上有99.9%的书你可能都没有看过,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漏掉了99.9%的知识,既然如此,这一点微不足道的知识,你又有何惧怕
重点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你的答案一定不会被错过"
原则2:
快速阅读,不要妄图一遍读完一本书,必须有目的的有规划的重复
有很多人的失败,就是妄图想一次性解决一本书
书,是作者利用大量精力和时间推敲得出来的精华内容,我们阅读书籍的过程就是与作者思想相濡以沫的过程,与作者交朋友
若是说这本书很容易被理解那便意味着你与这本书籍的作者的思想站在了同一高度,这本书对于你而言进入了舒适圈(不排除某些优秀作者可以把一些疑点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往往也是一名优秀的创作者所应当具备的要求)
既然这样,必定存在大量你不熟悉的概念和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正确的方法是,快速多读,这样脑袋中的潜意识才能被调用起来
反正你看一遍也是记不住的,看了之后十把来天也是会忘记的,所以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辛苦的做无谓的工作呢
重点是"复盘",也就是以后我们还是会复看的,复看的话相当于新的内容。
原则3:
精读的时候,不要躲在舒适区内,而是要精准的找到精读部分,并且做好笔记。
克制住反复去阅读与目的无关或者处于自己熟悉的内容(舒适圈)的冲动,找到快速阅读中标记出来的精读部分,做好笔记
并且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同理,与目的相关但完全陌生的新内容,也是可以如此解决
重点是"只阅读你未彻底理解或阅读中存在疑问的部分,一旦理解即刻丢弃"
阅读步骤:
明确目的
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想解决到什么程度
画出框架
未了解过 按照书籍目录进行了解
有了解过 按照自己设立的目的出发制作框架,打乱顺序补到自己的体系中去
不是每一本书都必须要读,不是每一页都必须投入同样的精力(明白82定律能让你的生活过的更加的舒适)
变速阅读
跳过与目的不相干的内容
与目的相关但相对熟悉的内容(舒适圈)
与目的相关不熟悉但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现在进行精读解决,专攻难题)
与目的相关但完全陌生的新内容(可以以后解决)
重点精读
带着问题寻找答案
如果书中无法找到答案那么便要拓展阅读书籍的筛选
以上这种只适合高强度需求的资源类书籍阅读方式,并不适合一些开心智的书,如《把时间当作朋友》,《刻意学习》,《道德经》等书籍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哪些部分属于应该精读的,或者说尚未具备这样的辨别能力,我也还在路上,但只有自己亲自摸索尝过才知道哪些书籍适合你自身
网络上充斥着鱼龙混杂的各类“一生必读书籍、成功人士必看的一百本书籍”不可不说其中有经典之作,但又有多少人真的都看过里面的每本书呢?
参考资料
[1]YouCore . 阅读工作坊阶段一:四大理念. 2018-09-14
[2]YouCore .阅读工作坊阶段一:多重阅读步骤一、二 . 2018-09-14
[3]YouCore .阅读工作坊阶段一:多重阅读步骤三 . 2018-09-14
[4]YouCore .阅读工作坊阶段一:多重阅读步骤四 . 2018-09-14
[5]keepmoving.阅读笔记.md .2018.10.28
该页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