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问?24:25
不是李小程 2024年07月20日 •  0
本文最后修改于 232 天前,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古人常言:三十而不惑,在某一刻,我感觉自己特别的陌生

站在24岁这个年纪,站在本命年之时

站在25岁这一端,我似乎要追问:我是谁?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生活哲学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是 !=,其内核是中庸、持正,!代表永恒的过去,=代表现在与未来平行

世界很大,人才很多,人生在世,戏如人生

人生太长,又太短,能做的不过是与历史和解、与社会和解,但最关键的是和自己和解

人生又并不像游戏一般是一个线性,打怪就会升级,进一步考虑我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关系

又或者说更能看清每一种选择以及自己的结局,尊重对方仍然是存在的,所以也许是另一种更极致的包容

哪怕自认为再正确的,也会因傲慢与偏见而变得不可理喻,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该被你所改变,你可以去做,但不能强求结果,我可以去爱,但不强求被爱

灯塔与我,我与灯塔,自然与我,我与自然,宇宙与我,我与宇宙

命运就在每个人之中,玩弄命运的人终究会被命运所吞噬

相比于二十四岁的我被动,二十五岁的我显得更加的主动;

相比于二十四岁的我含蓄,二十五岁的我更能的直白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比于二十四岁,我更能正视自己的确在童年时期没有被“爱”所滋养(这是属于我的命题,我的父母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25岁的我似乎变得比24岁没那么“包容”,你有你的立场和行动,我当然清楚,我不打断你的话语我就在这里

所以25岁和以往的我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 我自己都不爽 随你便
现在已经不想迎合任何的训导 不卑不亢 实事求是 直白表达 做正确的事情 引领自己的人生
如果某人愿意我也就乐于把你纳入到我生命的一段旅程中来
你也没必要再问我,我们会一直幸福到永远吗 这些问题
但我仍然会对每段感情全力以赴

一旦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已经确立,社会上的规训对我来说就毫无意义
有一天晚上刷到说我这个手掌印性格的人在晚年的时候会比较固执,但其实不然,现在我就已经很相对以前来说”更固执了“
25岁之后 我变得更加的“固执” 更加的“自我” 不顺应社会潮流
我当然知道代价是什么 我也愿意接受这种代价
任何人和社会都无法再把这种施加于我
在和父母之间 ,如果是对的事情 那就要坚持,如果是错的事情那就不行,与亲情与尊老无关
你问我说 如果父母非要大吵大闹呢 ,那就让他们体面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他们是我的父母
​我不会在婚后跟父母一起居住,也不会让父母催婚,我有自己的定力 也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双方的意见
不管是父母还是对象,对的,我就会听,就会改
错的,我就不会再改,我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实事求是 就变成了唯一信条

25岁和24岁很大的一个不同在于
​真正的清楚明白,​有些事情不在于你的行为,而在于对方的主观意识,​特别是在两性关系中,更在于比较中得到强化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觉得的
或许是父母那一地鸡毛的婚姻
或许是因为一个星期读一本书一年也才五十几本十年也才五百来本 可世界上书籍万万几何
或许是某天看着一个一个小区就捆绑了几千人未来三十几年的命运
时代洪流裹挟了每一个人
我也不再对人类发生战争感到失望
因为这是所有人类的选择
大家都是为了所谓的利益
正所谓 雪崩的时候没有是无辜的

在我的哲学当中

有一个词频繁出现

尽可能

关键词 60分万岁 高等数学的趋向于

这个词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

比如 真的每一本书都得看完吗
真的每一篇文章都得整理吗
我们总是害怕遗漏什么
事实上,我们确实是一直在遗漏
我们遗漏了99.99%的内容
那么既然遗漏的已经这么多了
那你又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
接受命运之中的一种可能性
命运之所以为命运,是因为它是历史的一种可能性
有的“正确” 有的错误 有的简单 有的复杂
无人可逃 无人可免

其实放在现实也是
你不需要为自己做的选择而觉得别人的选择不对
只要你基于自己的喜欢 自己的价值观认为这样是对的
因为你的命运就是世界的命运
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通过Docker安装WebDAV文件服务器 打赏
请作者吃个鸡腿!
(草稿)long for you:我与你的光年距离

该页面评论已关闭